2023年全球專利申請量355萬件,同比增長2.7%;中國增長3.6%|WIPO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2024》
2024年11月7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2024》(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 2024,WIPI)。統計顯示,2023年全球專利申請活動量再創新高,申請量首次突破350萬件,這標志著盡管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但全球專利申請量仍連續第四年實現增長。
2023年,全球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活動量增幅為2.8%,達152萬件(表1),其中排名前20位的國家中有7個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商標申請活動總量為1,523萬件,比2022年下降了2%,但降幅遠小于上一年。
2023年,亞洲各局的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的申請量分別占全球申請量的68.7%、66.7%和69%。在亞洲,知識產權申請高度集中,去年中國、日本和韓國的主管局分別在亞洲的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活動中的占比分別為91.1%、77.0%和87.2%。
1. 專利
WIPI發現,中國、韓國、美國、日本和印度居民的專利申請量大幅攀升,成為2023年全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在排名前20位的來源國中,印度(+15.7%)2023年的專利申請量增長最快,連續五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印度也是前20位中唯一在過去十年中申請量每年都實現增長的來源國。芬蘭(+11.2%)是前20位中除印度外唯一在202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的來源國,居民申請量和國外申請量的雙增長是推動這一增長的原因。
2023年,中國申請人提交了約164萬件專利申請。其后依次是美國(518,364件)、日本(414,413件)、韓國(287,954件)和德國(133,053件)。前五大來源國在2023年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均高于2022年,其中韓國(+5.7%)增長最快,其后依次是中國(+3.6%)、美國(+2.5%)、日本(+2.2%)和德國(+1.4%)。
除韓國外,前五大來源國的總體增長主要歸功于居民申請量的大幅增長。而對韓國而言,居民申請量和國外申請量的增長都對總體增長做出了貢獻。
2022年,計算機技術仍然是全球已公布專利申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技術,占全球總量的12.4%[1]。其后依次是電氣機械(6.8%)、測量(5.9%)、醫療技術(5.4%)和數字通信(5.3%)。在排名前十位的技術領域中,計算機技術(+10.7%)是唯一在2012—2022年間實現兩位數增長的領域。
與太陽能、燃料電池、風能、地熱能和水能等能源技術相關的已公布專利申請量從2007年的約2.94萬件增至2022年的約4.47萬件。
2. 商標
2023年,全球共提交1,163萬件商標申請,涵蓋1,523萬個類別。2023年,申請中指定的類數減少了2%,這是自2009年以來連續第二年出現減少的情況。
中國申請人在國內外的商標申請類別總量約740萬類,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美國(849,876類)、俄羅斯(543,692類)、印度(496,293類)和德國(441,293類)。在前五大來源國中,印度(+6.1%)和俄羅斯(+30.1%)在2023年的申請量都實現增長,而中國(?3.4%)、德國(?7.3%)和美國(?10.1%)則有所下降。印度的增長是由居民申請量和國外申請量的雙增長驅動的,而俄羅斯的總體增長則完全由于居民申請量的增長。德國和美國的總體下降歸因于居民申請量和國外申請量的雙雙下降,而中國的下降則是由于居民申請量的下降而造成的。
2023年,全球申請量的下降歸因于前20個來源國中有13個國家的申請量下降,其中瑞士(?10.5%)、土耳其(?17.6%)和美國(?10.1%)的申請量降幅達到兩位數。相比之下,其中有七個來源國的商標申請量實現增長,包括印度尼西亞(+10%)、墨西哥(+11.1%)、俄羅斯(+30.1%)和巴西(+8.5%)等。巴西的增長完全由國內申請量的推動。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國內外申請量的增長推動了其居民申請量的增長。
亞洲在全球商標申請量中占主導地位,占商標申請總量的66.7%,相比2013年的49%大幅增長。這一趨勢導致同期其他五個區域的總體商標申請占比下降。2023年,歐洲占比17.2%,其后依次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7.1%)、北美(5.8%)、非洲(1.9%)和大洋洲(1.3%)。
2023年,國外商標保護最多的領域主要是研究和技術,占全球非居民商標申請量的20.1%。其后依次是衛生(13.7%)、服裝及配飾(12.4%)、休閑和教育(10.1%)、農業(10.1%)、商業服務(9.7%)和家用設備(8.7%)。相比之下,與化學(3.1%)、建筑(5.5%)和交通運輸(6.6%)相關的行業在國外商標申請中所占份額最小。
2023年,全球155個知識產權局的有效商標注冊量約為8,820萬件,與2022年相比增長6.4%。2023年,中國的有效商標注冊量再次位居第一,達到4,610萬件。其后是印度和美國,有效注冊量均接近320萬件。
3. 工業品外觀設計
2023年,全球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活動量的增幅為2.8%,達到152萬件。
2023年,中國申請人的外觀設計申請量為882,807件,居世界首位。其后依次是美國(69,076件)、德國(64,986件)、意大利(60,486件)和韓國(60,120件)。2023年,受中國申請量快速增長的推動,前五大來源家共占全球活動量的近74.6%,并且其合計份額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3.6%。
在前五大來源國中,意大利(+15.7%)在2023年的申請量增長最快,其后依次是中國(+5%)和美國(+2.6%)。相比之下,德國(?7.6%)和韓國(?3.4%)有所下降。意大利的增長是由居民申請量的急劇增長所推動的,而美國的整體增長則由國外申請量的大幅增長推動。
2023年,在排名前20位的來源國中,13個國家的申請量有所增長,其中7個國家的申請量出現兩位數增長。增幅最大的依次是印度尼西亞(+37.3%)、印度(+36.4%)和俄羅斯(+31.6%)。
2023年,亞洲外觀設計申請量占全球申請總量的69%,其后依次是歐洲(23.5%),北美(4.5%)。非洲、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地區的合計份額為3%,低于十年前的3.4%。2013—2023年,北美(+5.3%)和亞洲(+2%)是外觀設計平均增幅最大的兩個地區。
2023年,全球約有610萬件有效工業品外觀設計注冊,比2022年增長10.5%。中國的有效注冊數量增長了14.2%,達320萬件,占2023年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53.2%)。其后依次是美國(424,718件)、韓國(414,117件)、歐盟知識產權局(329,358件)和英國(309,554件)。
2023年,外觀設計申請中占比最大的領域是紡織品和配件(17.3%)、家具和家居用品(16.9%)、工具和機械(11%)、電力和照明(9.2%)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和視聽(8.8%)。這五個領域占全球登記類別總數的63.2%。
4. 植物新品種
2023年,全球共提交了約29,070件植物新品種申請,較2022年增長了6.6%,并已連續第八年實現增長。中國申請人在2023年最為活躍,共提交15,552件植物新品種申請,占全球總量的53.5%,其后依次是荷蘭(2,924件)、美國(1,763件)、法國(993件)和英國(939件)。
在排名前五位的來源國中,中國(+25.9%)是唯一在202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國家。荷蘭(+1.7%)繼前一年急劇下降后恢復了溫和增長。相比之下,法國(?14.9%)、英國(?43.3%)和美國(?16.8%)在2023年的申請量較2022年均大幅減少。
5. 地理標志
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主管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約有58,600個受保護的地理標志[2]申請。
2023年,中國(9,785個)是本國領土內有效地理標志最多的國家,其后依次是德國(7,586個)、匈牙利(7,290個)和捷克(6,657個)。歐盟國家取得如此高排名的原因是,通過歐盟區域體系生效的5,376個地理標志在每個成員國都是有效的。與“葡萄酒和烈酒”(48.1%)有關的有效地理標志幾乎占2023年全球總量的一半,農產品和食品占44.8%,手工藝品占4.2%。
[1] 由于申請和公布之間的時間延遲,目前只有最近一年的完整數據。
[2] 地理標志是用于具有特定地理來源且具有源于該產地的品質或聲譽的產品的標志,例如用于奶酪的格呂耶爾(Gruyère)或用于烈酒的龍舌蘭(Tequila)。
來源:中科院知識產權信息